上海现代工业遗产彭浦机器厂保护与更新研究 俞峰 王林 薛鸣华 时代建筑2021年第6期_常见问题_爱游戏app官方网站手机版-爱游戏app官网登录ayx

上海现代工业遗产彭浦机器厂保护与更新研究 俞峰 王林 薛鸣华 时代建筑2021年第6期

浏览次数:1 次来源:爱游戏app    发布时间:2024-02-25 05:14:50

  原标题:上海现代工业遗产彭浦机器厂保护与更新研究 俞峰 王林 薛鸣华 时代建筑2021年第6期

  后工业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的转型和产业体系的调整,使工业社会的日益衰退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慢慢的变多的现当代工业生产厂房、工业区面临转型更新的要求。是推倒重来,还是保护改造?在经济发展的强力推动下,如何能够既努力留住曾经辉煌的工业时代记忆,又成功实现功能的转型提升与活力赋能,实现由工业建筑向复合建筑、由工业区向生活街区的华丽转身,是必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彭浦机器厂曾经是中国现代工业中心城市——上海的代表性厂区,文章通过对其转型过程中保护与更新规划设计的研究,探索中国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与有机更新之路。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见证,是工业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快速城市化和后工业时代的猛烈冲击下,慢慢的变多的工业区处于转型和推倒重来的境地[1],工业遗产保护的前景不容乐观。工业遗存越来越需要研究和评估,以阐明其重要性所在以及更好地保护与管理这些遗产。在区域层面,工业遗产保护与有机更新研究的未来发展需紧密结合城市规划与发展趋势,并深度探索工业区物质与非物质要素,凸显工业历史、文化、经济与景观价值[2]。在个体层面,以上海彭浦机器厂保护与有机更新研究为例,在技术方法上应解决保护与开发之间尖锐的矛盾,探索中国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与有机更新之路。

  国际工业遗产研究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工业考古学的推动下,英国最先建立了全国性的工业考古协会。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通过的《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成为国际保护工业遗产的纲领性文件[3]。随着2006年4月18日在江苏无锡通过了在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无锡建议》,工业遗产保护正式在中国成为被广泛接受的学术探讨议题。

  中国的工业发展在解放前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也留下了许多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较高的近现代工业遗产,但中国工业文明发展实则是集中于解放后这段时期,现代工业为中国的工业发展之路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历史不长,起步相对较晚,基础薄弱,工业遗产的保护问题长期被忽视[4]。目前,人们对文化遗产有着很强的保护意识,特别是古代和近代的文化遗产,但对于现代的文化遗产则重视不够,解放后经历历史磨难、积淀民族文化精神的现代优秀工业历史遗存,正在遭受遗弃与拆毁。面对这些承续工业文明、书写现代化进程的现代工业遗产保护的严峻性与迫切性,研究与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中国的工业遗产保护方兴未艾,上海作为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先驱,率先开启了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在上海风貌保护的现有机制下,上海工业遗产的风貌保护在近十几年来不断得到探索与发展,在中国旧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转型与发展中走在前列,对其他城市相关地区的转型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5]。

  《上海市优秀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 已明确建成使用30年以上的“优秀历史建筑”可列入保护对象的范围。该保护条例为现代工业遗产的保护奠定了基础,也使得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核心从以近代工业遗产为主向近现代工业遗产转变。

  上海现代工业遗产普遍片区规模较大,保护要素复杂,尤其是曾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工业遗产,面临着建筑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双重压力。一方面,上海已长期持续地、艰辛努力地、探索创新地实践着“有机生长”与“可持续”的城市更新与风貌保护[6],在工业遗产保护研究方面已探索出针对性的保护更新方法,如英雄金笔厂,借助桃浦工业区整体发展转型得到了完整保护与再利用。另一方面,如何在工业街坊片区范围内对工业建筑进行保护与再利用,同时保证城市中心区的开发强度需求,实现工业地区的有机更新是现代工业遗产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上海彭浦工业区在1959年《上海城市总体设计》中,被确立为上海市重要的机电工业基地,为中国和上海的工业历史作出了重要贡献。彭浦机器厂是上海20世纪五六十年代重型矿山机械行业发展的领头羊,代表着当时中国工业的前沿力量与领先水平,是上海现代重工业文明发展的亲历者与见证者。

  彭浦机器厂所在地块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共和新路3201号,用地面积约30.37万m²。随着城市发展与中心城功能提升的需求,2015年上海彭浦机器厂整体迁建至上海临港片区,老厂区位于静安区的核心区域,面临新的功能定位与整体转型。

  虽然彭浦机器厂是著名大规模的公司,起初却由于是建国之后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现代厂房,其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并未得到重视,彭浦机器厂工业遗产面临消失的可能。根据原有规划,该地区未来将脱胎换骨迎来新生,立足“打造中国大数据产业之都、建设中国创新型产业社区”,原计划将拆除彭浦机器厂并进行重新开发。

  2013年起,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现更名为“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着手于对散落在历史风貌区中有特色的历史建筑和街坊进行普查,并且在2016年确定了彭浦机器厂地块在内的29处工业遗存风貌街坊,至此,彭浦机器厂的保护与再利用才得到法律保证。原本拆除重建的再开发方案被叫停,规划重新调整并开展研究编制(见图1)。

  工业遗产体现着城市发展的工业文明与时代精神,本身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工业建筑方面,还有重要的企业精神、重要业绩等,这些常常受到忽视。通过查阅历史相关文献资料,以及现场深入详尽的调研与记录,我们对彭浦机器厂的现存风貌、企业未来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及业绩进行了深入挖掘和评估,从物质与非物质层面分析了彭浦机器厂的工业遗产价值。

  彭浦机器厂工业遗产具有以下三大保护价值:(1)工业遗产文化资本,是历史业绩突出并依然发展中的著名国有民族企业;(2)工业历史建筑,记录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历史时期的重型矿山机械行业厂房的典型特点;(3)工业风貌街坊,延续了原有尺度的工业街坊空间格局与风貌特色[7-8]。彭浦机器厂从文化资本、建筑特征、街坊风貌等方面体现了文化、社会、历史、美学等价值。工业遗产记录着特定的历史活动信息,这一些信息对于了解上海现代工业遗产文明发展都是无法替代的(见图2、图3)。

  20世纪50年代建厂以来,为适应工厂的生产方向陆续建造了多栋厂房。彭浦机器厂自确定为工业遗存风貌街坊以来,研究团队通过对厂区内的工业建筑进行普查认定研究,最终将最具工业风貌特色的4栋工业建筑进行保留,含热处理车间、重工车间、专家楼以及零部件车间。

  保留的工业建筑有明显的早期工业建筑风格,记录了彭浦机器厂典型重工业机械生产厂房的特点,最具代表性与典型性。其中重工车间与零部件车间整体建筑完整性较好,立面工业界面连续,现代工业风貌显著,建筑结构采用桁架式排列,表现了现代工业遗产特有的连续大跨、空间纯粹的建筑特征,也是现代工业建造工艺的集中体现(见图4~图14)。

  根据该地区所处市北高新园区的整体规划,彭浦机器厂地块将打造成为上海大数据和AI产业中心。基于上述对现代工业遗产价值的认定与评估,明确区域内的4栋弥足珍贵的工业生产厂房将遵循“整体保留、修复改善、空间重塑、功能新生、凸显价值”的策略进行修缮;其余的区域则进行新建,注重老厂房与新建建筑的相互关系[9](见图15)。

  在上述规划原则基础上进行深化时发现,地块内作为工业遗产保留下来的2号重工车间与4号零部件车间体量与占地均很大,在地块内占地率分别约为31%与44%,使得可供重新开发的地块面积十分受限。按照规范要求的建筑间距及退界,要在规划层面实现3.0容积率的开发强度,几乎没办法实现,工业遗产保护与地块开发的矛盾凸显(见图16)。

  在新的城市功能和土地开发容量要求下,必须寻找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价值内容与地块再开发相得益彰的保护方法与规划策略,才能实现彭浦机器厂的遗产保护与城市有机更新目标。

  利用新旧建筑交织与融合的规划策略,通过新旧建筑结合的设计方法来解决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开发矛盾,在国际上已有多处比较成功的案例。

  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设计的具体方案秉承欧洲城市更新对旧建筑适应性利用的惯常做法,保留原仓库立面、窗户、基座、山形墙和各种装饰元素,在形成工业展示面的基础上实现了再开发。方案展现了一种更新态度,一种原因是对待遗址改造的策略,即接受旧建筑的历史与体量;另一方面则积极回应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联性,将城市公共空间作为重要的设计出发点[10](见图17)。

  Zeitz艺术博物馆前身是建于1924年的谷仓,设计师认为工业场所文化与历史感非常非常重要。方案保留原有建筑42座混凝土筒状结构组成的筒仓,同时对其空间进行适应性改造与再利用,与原本粗糙的混凝土整体形成对照,形成一种空间艺术、文化与历史建筑的交织与融合。但在平面上其余混凝土筒状结构有部分遭到拆除,在保留工业建筑完整性方面、体现工业建筑空间与结构方面是否可取与可借鉴是值得探讨的(见图18)。

  以上两个国际案例显示,通过技术方法让新旧建筑进行紧密结合与交织,能够在形成工业风貌展示面的同时保证开发强度,在设计交织处也能形成方案的亮点。

  彭浦机器厂保护更新规划方案在借鉴国外成功案例、紧密结合保留历史建筑与新建建筑,保留与延续工业历史建筑风貌特征的基础上,在方案研究中推敲了新老建筑的关系。

  彭浦机器厂地块方案在满足足够的开发量的基础上,设置了高层建筑,若其与工业建筑分离,会造成不符合建筑间距规范、不符合控规限高等问题;若考虑拆除部分厂房建筑,可实现风貌展示界面的连续性并保证开发量,但工业建筑拆除比率将达到50%以上。设计者在进行多个方案比选的同时尝试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见图19)。

  通过多种方案对比,最终以“破茧而出”为设计概念的规划方案脱颖而出,该方案完整保留了厂房外轮廓,地块内新建高层插建在原旧厂房之内,形成了高层与老厂房的交织绞合、新旧共生(见图20~图25)。

  彭浦机器厂经历了如下的保护历程:从面临拆除重建,到经过价值研究认定、获得抢救性保护,再到保护更新方案规划编制与多轮比选,直到最终的方案确定。这一涅槃重生的过程在现代工业遗产中很具有代表性,给予了我们以下三项新的思考与启示。

  第一,现代工业遗产由于本身的建筑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并未得到普遍认可,常常面临着拆除重建的境地,对其价值的认定与评估工作应受到高度重视。

  第二,现代工业遗产往往体量、占地面积较大,并位于城市中心区内高容量开发区域,遗产保护与城市开发矛盾凸显。因此,工业遗产保护更新方法应当不同于一般遗产建筑,有必要进行新的探索,寻找新的规划思路与改造技术方案以及转型更新的适合途径,满足城市高度复合的功能需求。探索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工业区更新模式无疑是需要创新突破的重点与难点[11]。

  第三,工业遗产保护与地块开发的关系是多元的。可遵循文物保护模式做全面保护与修缮;可对工业遗产进行外观保留,对内部做改造更新;可将保护建筑与新建建筑并列放置;也可将保护建筑与新建建筑进行交织,解决技术层面的有关问题(见图26)。

  上海在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研究方面已有许多探索。上海彭浦机械厂在城市再开发与工业遗产保护矛盾中,通过多轮方案反复探讨与比较的过程,目前其转型的保护更新方案已经专家论证通过和规划部门批准,得以建设实施。本文对此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与研究剖析,期望可以为今后现代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的方法与路径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可总结为以下三点。

  建国后的上海现代工业发展自中心城向外扩张,反映着各时期的工业历史、工业风貌与地方特色。现代工业建筑、景观环境、附属设备设施及工业产品等是工业遗产重要的物质要素,而工业文化、工人记忆、工艺流程与特色等是工业遗产重要的非物质要素。现代工业遗产本身的历史价值,与城市发展与社会影响息息相关,需要被充分挖掘、研究与论证。彭浦机器厂,反映了上海自发展重工业以来,以机电工业为主的彭越浦地区的工业历史记忆、工业历史风貌与社会文化等历史价值,这些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充分前提已被充分挖掘与论证。

  现代工业遗产具有厂区规模大、建筑体量大、空间纯粹等特点,工业构架带来的大空间尺度感是其他建筑不具备的。现代工业遗产的建筑特色需要得到充分认同,依据建筑风貌整体控制要求明确保护要素与重点,保留现代工业遗产各时期的厂房建筑特色。研究团队经过对彭浦机器厂厂区的细致调研与建筑评估,记录了其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重型矿山机械行业厂房的典型特点,对建筑外立面、空间结构、门窗、屋顶、构筑物等进行现状评估,并以此为依据对工业建筑特色保护要素与保护重点予以明确。

  在规划层面,现代工业遗产不同于一般的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在规划处理上需要寻找最佳的契合点,从而探索合理创新的保护更新方法。彭浦机器厂在开发受限的地块内,面临着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矛盾,在规划上它摒弃了单一的开发模式,经过方案研究与论证,拓展出适合彭浦机器厂转型更新的合理途径,在满足城市功能需求的同时,赋予地块新的价值。在建筑保护更新层面,现代工业遗产需要多元探索,如采取文物式保护、内部改造更新、并置、交织等保护方法。彭浦机器厂最终采取在保留主体厂房的同时插建体块,工业建筑与新建建筑交织并存,形成方案的亮点,既保证了地块开发容积率又完整保留了工业生产厂房主体建筑,这是在中心城地区较好解决城市开发与保护矛盾的方法。

  综上所述,现代工业的发展留下许多工业遗产,后工业时代的工业外迁使得留下的工业遗产亟待保护与更新。文物式的保护方法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是需要被修正的,应当在把握好工业遗产保护的核心要素的同时,探索创新可持续的设计的具体方案来解决中心城区高容量开发与建筑遗产保护的矛盾,满足新时代城市功能需求,使城市功能提升与老厂房保护相得益彰。同时,需要对现代工业遗产的保护价值给予更多的认知和重视,需要对其保护再利用的方法开拓更多的思路和创意,需要更多地研究并制定相关的更新改造的政策。

  (图片来源:图2~图4、图15、图16、图21~图24来自:《上海彭浦机器厂工业遗产保护·更新·发展研究》;图5、图6~图10、图19、图25、图26由作者自绘;图11~图14 由作者自摄;其他图片由作者提供)

  [1] 单霁翔.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J]. 中国文化遗产, 2006(04):10-47+6.

  [2] 刘伯英,冯钟平.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3] 田燕,李百浩.方兴未艾的工业遗产研究[J].规划师,2008(04):79-82.

  [4] 徐苏斌,彭飞,张旭.城市土地政策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影响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05):385-390.

  [5] 俞孔坚.关于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建议[J]. 景观设计,2006(4):70-71.

  [6] 王林.有机生长的城市更新与风貌保护——上海实践与创新思维[J].世界建筑,2016(04):18-23+135.

  [7] 王林,薛鸣华,莫超宇.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的新趋势与体系构建[J].上海城市规划,2017(06):15-22.

  [8] 莫超宇,王林,薛鸣华.上海宝钢不锈钢厂保护更新与城市设计实践[J].时代建筑,2018(06):162-167.

  [9] 上海安墨吉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彭浦机器厂工业遗产保护·更新·发展研究[Z]. 上海:上海安墨吉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19.

  [10] 支文军,潘佳力.城市·建筑·符号——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设计解析[J].时代建筑,2017(01):117-129+116.

  [11] 王建国.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如有需要,可扫描下图二维码购买《时代建筑》电子版或纸质版(购买纸质版请标注具体期数)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见《时代建筑》2021年第6期 物质智能俞峰、王林、薛鸣华《上海现代工业遗产彭浦机器厂保护与更新研究》,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上海安墨吉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王林(通讯作者),女,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 教授、博导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见《时代建筑》2021年第6期 物质智能俞峰、王林、薛鸣华《上海现代工业遗产彭浦机器厂保护与更新研究》,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上海安墨吉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王林(通讯作者),女,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 教授、博导

  [1] 俞泉、汪滢. 城市中“垃圾空间”的潜力研究 以西安再生资源交易中心为例[J].时代建筑,2021(06):166-173.

  [2] 俞峰、王林、薛鸣华.上海现代工业遗产彭浦机器厂保护与更新研[J].时代建筑,2021(06):174-177.

上一篇: 工业上楼新业态:产业“上下游”就在厂房“上下楼”

下一篇: 提升上料机职业深度研讨报告